close
這是一個不相識皂友的暱稱,但實在很貼切,借來為題。
有些事情,如果上癮了,不做,會渾身不對勁。開始做皂以後,覺得此為其一。記得最失意的2007年底,整個十二月在反覆的面試與失落,越來越沮喪。跨年夜,整個花蓮天空都是煙火,我矇上棉被連看都不看。
到08年第一天,覺得悶也悶夠了,該做些事,於是上網郵購了做皂的一些基本材料:油脂、氫氧化鈉、秤、溫度計...。
其實想做皂已經想了幾年了,書也買了好幾本回來。但對文組的我而言,要去計算鹼值、硬度、皂化價、水量、鈉量...這些數字就足以令人怯步,就別提對強鹼的恐懼。後來是卯起來,決定先照網路看到現有的配方做一鍋再說。當然現在已經發掘到網路上面成千上萬個有用的資訊,包括我最害怕的計算,都有人寫好現成的計算程式,只要輸入油脂比例,就會輕輕鬆鬆幫你算出所有需要的數據。
萬幸第一鍋椰子油皂,在攪拌了二十分鐘以後就成功trace。兩天後脫模,雪白的皂塊從模子中掉出來,那種成就感真是筆墨難以形容。
於是那一陣子瘋狂做皂,當油脂與鹼水溫度接近,混和開始攪拌,顏色會出現千奇百怪的變化,液體濃度也會漸增,到有如優酪乳一般質地時就可以入模。在攪拌的同時,其實腦筋是放空的,只是手痠地盯著眼前的皂液,嘀咕什麼時候才會開始濃稠...中醫師對我失眠的診斷是多夢,因為想太多而睡不著。而做皂,正好耗掉我多餘的精力跟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,在看到皂液逐漸變稠,就是最令人開心的時刻了。
失業期間,有限的存款幾乎全投入做皂的周邊器材,三餐都靠麵線或料理包解決,但全然不以為苦。
本來做皂是為了環保,但是撩下去以後又是一個敗家的坑:各種稀奇古怪的油像榛果油胡桃油大麻籽油、花草中藥粉末如紫草根粉聖約翰草粉、各種芬馥的精油或香精、讓皂更好脫模的矽膠模、讓皂更工整的切皂器與弦刀...到需要多一個櫃子放這些材料,才赫然發現自己已經花掉不少錢。中間有短暫託朋友出售一陣子,業績不差,但當然遠低於我進的這些材料價,多半的成品都是送親友去了,求一個開心。
做皂不可能只做一塊兩塊,一做一鍋切下來都是五六塊以上。那陣子的戰果,到現在遇到親朋好友還能送禮交際一下。去年赴大陸就職停頓一陣子,最近又開始調配方做皂。不講營利或販售,我深刻記得,在攪拌的當下,皂液是怎麼樣安撫我那陣子受傷而浮躁的心。 【98/4/27刊登於更生日報】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